【聚焦】西山区以辩证思维 推动人才工作“守正创新”|全球热推荐
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    时间:2023-05-02 13:00:17

近年来,西山区着眼人才强区战略实施,统筹好人才与教育、人才与科技、人才与产业的协调发展,为加快建设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,积极融入国家、省、市重大战略,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。

坚持“时”与“势”相统一谋划人才发展


(相关资料图)

自觉站在高处谋划、聚焦实处发力、注重细处着手,推动人才工作展现良好态势。

着眼当前“时间点”,瞄准西山区“大抓产业、主攻工业”发展方向,明确提出阶段性工作目标,发布急需紧缺产业人才目录,实施壮大产业菁英人才、培育基础技能人才等重点项目,想在前面干在前面。

放眼长远“大趋势”,主动融入昆明市建设人才核心城市战略,科学锚定目标,组织实施党政人才锻造工程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引等6大重点工程,开展高层次人才集聚、重点产业人才支撑等6大专项行动,健全人才服务管理、培养开发等6大重要制度。

坚持“统”与“分”相统一构建人才工作格局

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动摇,整合人才工作力量和资源,形成统分结合、协调高效、优势互补、整体联动的人才工作格局。

统筹资源聚合力,进一步强化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作用,建立联席会议制度,定期研究人才工作,破解“谁来统筹、统筹什么、怎么统筹”的难题;组织部部门发挥牵头揽总的作用,完善工作规则、工作制度、工作机制,充分调动成员单位积极性。

分层分类抓重点,压实人才工作主体职责,实行层层目标考核。根据人才特点引入市场机制,成立全省首家人才资源运营管理公司,去年以来,全区在商行会、央企国企聘任30名“双招双引”特使、专员,共推荐引进各类人才400余名。

坚持“破”与“立”相统一深化人才体制改革

按照“小切口、大纵深”的思路,创新人才引进、培养、服务等制度机制,一体化形成具有西山区特色的政策举措,切实为人才成长培植沃土。

破旧规扫除障碍,积极为人才减负松绑,因时制宜、因地制宜修订和废止了12项人才政策和制度,改进原区级专家工作室、人才项目在申报过程中程序繁杂,人才认定“破四唯”的问题。

立新标激发活力,制定《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》,建立引进人才与工作业绩、实际贡献及资金报酬挂钩的认定体系,建立首席负责制、经费包干制、信用承诺制等科学管理制度。2022年,共扶持立项“自主认定类”“择优支持类”和“揭榜挂帅类”人才创新项目23个,培育引进各类专家人才100余名。

坚持“内”与“外”相统一充实人才队伍

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,坚持人才培育和人才引进互为补充,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重要“通道”,实现“近悦远来”的良好人才生态。

立足现有提升“内培”,根据不同领域、行业人才工作特点,完善人才培养成长体系,丰富人才交流平台,深化校企合作、校地合作。紧密联系辖区内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等载体平台,扶持滇凯节能、海口磷业等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,培育了一大批“能工巧匠”“技术能手”。

拓宽渠道做好“外引”,探索建立人才飞地、异地“双招双引”工作站、举办高层次人才专场招聘等方式招引人才。支持用人单位与高校、医疗卫生机构、科研单位建立联合实验室、研究开发中心、中试基地等实体平台,联合进行成果转化、技术开发、人才培养等,形成引才集聚效应。

坚持“始”与“终”相统一优化人才服务保障

着力构建紧密衔接、系统完善、有始有终的保障体系,全力营造人才服务良好环境。

迈出“最先第一步”,在全省率先建立以人才为主题的开放式公园,打造了可承载人才活动、提供免费过渡办公的综合服务平台。在全省率先出台县区级人才绿卡,“一对一”帮助协调解决子女入学、落户安居等困难。连续3年举办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“贤聚西山”人才节,通过举办技能大赛、双创项目路演等活动提高人才吸附力。

畅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落实区委领导联系服务高层次专家制度,连续3年组织优秀人才到深圳、苏州、成都等地研修访学、开拓视野。开展全区人才工作“大调研”,指导42家用人单位建立的内部保障和外部监督机制,全领域全覆盖畅通各项服务保障落实落地。

昆明西山发布

来源:西山区委组织部

编辑:张楠

编审:康碧姝 李成志

X 关闭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现在数码网 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5   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